Constituency Parsing with a Self-Attentive Encoder

关注公众号【算法码上来】,每日算法干货马上就来!

论文地址:Constituency Parsing with a Self-Attentive Encoder
代码地址:github

今天要介绍的这篇论文是成分句法分析领域目前的state-of-the-art,结果最高的几篇paper可以参见ruder在github整理的列表:github
下面就是成分句法分析目前排名:

Model F1 score Paper / Source
Self-attentive encoder + ELMo (Kitaev and Klein, 2018) 95.13 Constituency Parsing with a Self-Attentive Encoder
Model combination (Fried et al., 2017) 94.66 Improving Neural Parsing by Disentangling Model Combination and Reranking Effects
In-order (Liu and Zhang, 2017) 94.2 In-Order Transition-based Constituent Parsing
Semi-supervised LSTM-LM (Choe and Charniak, 2016) 93.8 Parsing as Language Modeling
Stack-only RNNG (Kuncoro et al., 2017) 93.6 What Do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Grammars Learn About Syntax?
RNN Grammar (Dyer et al., 2016) 93.3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Grammars
Transformer (Vaswani et al., 2017) 92.7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Semi-supervised LSTM (Vinyals et al., 2015) 92.1 Grammar as a Foreign Language
Self-trained parser (McClosky et al., 2006) 92.1 Effective Self-Training for Parsing

摘要


本篇论文将之前A Minimal Span-Based Neural Constituency Parser这篇论文中模型的编码器部分由LSTM替换为了Self-Attentive,来捕捉句子单词内容(content)与位置(position)之间的联系。实验结果可以达到93.55%的F1值,如果再加上预训练的词向量ELMo,那么F1值可以提升到95.13%。这是目前效果最好的一个模型了。

Attention的主要想法借鉴了谷歌的神作: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篇论文网上也有很多讲解了,我挑选了一篇讲解比较好的,大家可以先看看: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模型


基本模型

这部分详见我之前写的一篇笔记:A Minimal Span-Based Neural Constituency Parser,解码器部分和之前模型基本一致。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编码器的构造,也就是如何求出每个span的向量表示,从而得到span的得分$s(i,j,l)$,然后应用解码器进行解码,生成成分句法分析树。

词向量表示

第$t$个单词的词向量由三个部分组成:

  • word embdding:$w_t$,这部分可以用随机初始化的向量,也可以用CharLSTM,也可以用预训练的词向量。
  • tag embdding:$m_t$
  • 位置向量:$p_t$

最终词向量为三部分的加和:
\[z_t = w_t + m_t + p_t\]

Self-Attentive

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一部分是不同位置单词互相联系的唯一方式,采用谷歌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的Self-Attentive模型。

模型一共由8个SingleHead组成,每个SingleHead结构如下图:

计算方式如下:
\[{\rm{SingleHead}}(X) = \left[ { {\rm{Softmax}}\left( {\frac{ {Q{K^{\rm{T}}}}}{ {\sqrt { {d_k}} }}} \right)V} \right]{W_o}\]
其中$Q = X{W_Q};K = X{W_K};V = X{W_V}$,而$W_O$用来将输出映射到与输入相同的维度。

详细分析一下计算过程,首先输入矩阵$X = [{z_1},{z_2}, \ldots ,{z_T}]$是由一个句子中所有词向量组成的矩阵,拼接在一起是为了并行,加快计算速度,$X \in {\mathbb{R}^{T \times {d_{ {model}}}}}$。

然后将$X$映射为三个矩阵,query矩阵$Q$,key矩阵$K$,value矩阵$V$,其中$Q,K \in {\mathbb{R}^{ {d_{ {model}}} \times {d_k}}}$。

我们想要计算单词$i$和单词$j$之间的Attention大小,可以用两者query向量和key向量元素乘得到:
\[p(i \to j) \propto \exp \left( {\frac{ { {q_i} \cdot {k_j}}}{ {\sqrt { {d_k}} }}} \right)\]
所有单词的value向量乘以单词$i$对它的Attention值,加权求和之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单词$i$最后的向量表示:
\[{ {\bar v}_i} = \sum\nolimits_j {p(i \to j){v_j}} \]
最后乘以$W_O$映射到与输入$X$相同的维度。

整个过程如果写成矩阵形式就是最开始的那个矩阵式子。注意到式子中$Q{K^{\rm{T}}} \in {\mathbb{R}^{ {\rm{T \times T}}}}$,矩阵中的每个元素恰好就是Attention值$p(i \to j)$。$\sqrt { {d_k}}$是归一化因子。

最后将8个SingleHead的结果求和得到MultiHead结果,注意这8个SingleHead参数不共享:
\[{\rm{MultiHead(}}X) = \sum\limits_{i = 1}^8 { {\rm{SingleHea}}{ {\rm{d}}^{(i)}}(X)} \]

注意到Attention模型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无论单词的顺序是怎么样的,都不影响最终的结果。所以在输入中要添加位置向量$p_t$,否则之后会有实验表明,不加的话效果大大下降。

图一中还有一个前馈神经网络的部分,使用的是一个双层前馈神经网络:
\[{\rm{FeedForward}}(x) = {W_2}{\rm{relu}}({W_1}x + {b_1}) + {b_2}\]

Span得分

最终的span得分计算方式如下:
\[s(i,j, \cdot ) = {M_2}{\rm{relu}}({\rm{LayerNorm}}({M_1}v + {c_1})) + {c_2}\]
其中$v$就是短语的向量表示,由之前的每个单词的向量输出得到:
\[v = [{ {\vec y}_j} - { {\vec y}_i},{ {\mathord{\buildrel{\lower3pt\hbox{$\scriptscriptstyle\leftarrow$}} \over y} }_{j + 1}} - { {\mathord{\buildrel{\lower3pt\hbox{$\scriptscriptstyle\leftarrow$}} \over y} }_{i + 1}}]\]
在之前的LSTM模型中前向后向表示很容易得到,在这里只能通过将输出向量一分为二,一半作为前向表示,一半作为后向表示,实际实现中,偶数维度作为前向表示,奇数维度作为后向表示。

模型分析


Content vs Position Attention

之前的模型中,我们采用元素加将三个输入向量求和作为输入,期待模型自己训练出它们之间的权重,将它们很好地分开,但是实际上效果并不好。

下面论文做了许多实验来探讨content和position的重要性。

首先修改模型输入,令$Q=PW_Q,K=PW_K$,也就是丢弃了content信息,但是最后结果只下降了0.27个百分点,说明了content信息对模型影响不是很大。

然后为了验证是不是元素加导致content和position信息混合在一起模型无法分开,实验将输入向量显示分开,输入改为
\[z_t=[w_t+m_t;p_t]\]
但是实验结果只下降了0.07个百分点,说明不是这个因素导致的。事实上元素加和拼接操作在高维度上面是相似的,特别是之后立即乘上了一个矩阵,这就会混合里面的信息。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content和position向量分开计算attention,最后求和。这样attention矩阵就可以表示为:
\[QK^{\rm{T}} = {Q_c}K_c^{\rm{T}} + {Q_p}K_p^{\rm{T}}\]
这时的权重矩阵$W$就可以写为
\[W = \left[ {\begin{array}{*{20}{c}}{ {W_c}}&0\\0&{ {W_p}}\end{array}} \right]\]

通过将content和position信息分开,模型的效果从92.67%提升到了93.15%,模型示意图如下:

最后的实验在测试阶段的8层模型中,每一层手动选择采不采用content或者position attention,实验结果如下:

可以发现,不用position信息的话结果大大下降,接近传统的CKY算法,这也说明了普通的CKY算法是无法捕捉到全局的信息的。还有就是content信息主要作用在最后几层,这也说明了前面几层有点类似于扩张卷积网络。

窗口Attention

这一部分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谷歌的论文中也有提到,主要思想就是限制attention的范围,每个单词只与周围窗口大小内的单词进行计算。在本文中还提出一个relaxed变体,就是除了窗口大小范围外,再加入首尾各两个单词进行attention操作。

如果只在测试阶段进行窗口attention的话,实验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首尾的4个单词对模型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加上的话,即使窗口很小,效果下降也不会很多。

然后如果训练和测试阶段都采用窗口attention,结果如下:

这时结果下降反而不是很明显了,其实模型的8层就类似于卷积操作,假设窗口大小为10,那么经过8层计算之后,窗口其实可以覆盖到长度为80的句子,这已经足够了,所以性能没有下降太多不足为奇。

模型的一些改进


Subword Features

可以尝试加入CharLSTM来代替随机初始化的tag embdding,并且可以直接删除随机初始化的word embdding,只保留tag embdding和位置向量,效果反而能有提升。

受到其他工作的启发,还可以将每个单词的前后各8个字符向量拼接起来作为输入,但是实验结果不如CharLSTM。

上面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采用CharLSTM输出作为tag embdding,并且不采用word embdding的效果最好。

外部词向量


如果采用另一项关于词向量的工作成果ELMo,将其预训练的结果作为word embdding,实验结果可以更高。因为该词向量已经很好的学习到了全局的信息,所以模型可以减少到4层,效果比8层更好,结果如下:

F1值大大提高,达到了惊人的95.21%。

实验结果


在PTB数据集上,无论是单模型还是多模型或者加入外部词向量,本文的模型结果都是近来最好的,单模型93.55%,多模型95.13%,对比结果如下:

本文开头已经提到了最高的几个排名,大家可以去看看其他的方法学习学习。

总结


之前的工作大多数围绕解码器的算法优化,但是本文对编码器进行了改进,使其能更好的捕捉全局信息。

同时提出了几点重要的改进:

  • subword的信息(CharLSTM)和预训练的词向量非常重要。
  • 将content和position信息分开可以提升实验结果。

同时在阅读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同时,我也发现了谷歌的attention模型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的,例如模型本身无法捕捉位置信息,需要加入position embdding来表示位置信息,但这只是临时应付措施,今后工作可以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


   转载规则


《Constituency Parsing with a Self-Attentive Encoder》 韦阳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上一篇
Straight to the Tree: Constituency Parsing with Neural Syntactic Distance Straight to the Tree: Constituency Parsing with Neural Syntactic Distance
关注公众号【算法码上来】,每日算法干货马上就来! 论文地址:Straight to the Tree: Constituency Parsing with Neural Syntactic Distance 摘要 今天要讲的这篇论文发
2018-07-19
下一篇 
What's Going On in Neural Constituency Parsers? An Analysis What's Going On in Neural Constituency Parsers? An Analysis
关注公众号【算法码上来】,每日算法干货马上就来! 论文地址:What’s Going On in Neural Constituency Parsers? An Analysis代码地址:github 摘要 最近几年,成分句法分析的
2018-07-03
  目录